日本充當急先鋒,布林肯去北京顯威,印澳虚對印太戰略,俄烏只是空消耗,世界重心轉向亞洲|點點今天事(20230113)

2023-01-14T03:25:21Z

4 个赞

1,二戰以後,日本就是美國的半殖民地,沒有獨立的軍事、外交,衹能爭取做好美國的代理人。

2,中日關係,始終是中美關係的折射,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所謂蜜月,是中美解凍的結果。

3,美日雙方默契日本在亞洲的角色,是美國的看門狗,更積極的表現,是看門狗的本分。

4,中美無法決然斷裂,甚至無法用冷戰陣營的方式對決,代理人鬥爭,是中美雙方更實際的高烈度對抗形式。

5,中俄軍事上的聯手(海、空聯合巡演),逼迫美國在亞洲找朋友(日本)對抗,歐洲有北約。

6,日本長期謀求正常國家,中美對峙、博弈,給日本參與博弈,爭取正常國家的機會。增加軍費是正常國家需要,美國支持更是取得正常國家地位之必須。

7,日本民族沒有歐洲人的狡猾,虛偽,沒有國際上縱橫捭闔的能力,沒有新加坡這種夾縫中生存形成的處理多方複雜力量的水平,失去獨立性的國家的不得已,炮灰地位無法迴避,日本政治家也認識不到。

8,隨著台海火藥桶,通過俄烏戰爭,臺灣顯然不願意做炮灰,因此台海戰爭的風險急劇降低。美國牽制中國的棋子,不得不更換,日本成為合適對象(在美國看來),日本正式接管亞洲火藥桶位置(曾經是南海、臺灣,都是美國的安排)。

9,隨著中日對抗,成為亞洲最大對抗(遠勝於中東,印度次大陸,南海,台海,朝鮮半島),戰爭一旦發生的後果,是二戰以後亞洲最嚴重的。

10,不要低估日本國內民意,反戰教育,反戰意識,与日本成為正常國家,成為亞洲領袖,之間的博弈,雖然也有幾十年,和平主義在日本老百姓中的思想中地位如何,是制約美日兩國政治領袖如意算盤的因素。

12 个赞

我还没看完,但基本看过的段落好像没啥不同意的。

何老板点出台湾民意变化,使美国shift亚洲的战略支点,或者说增加一个支点。这是很有洞察力的观察。

就是因为日本愿意成为马前卒,就说明日本外交政治与民意是割裂的。日本民众反战情绪非常重,但岸田一意孤行,就说明他可以忽略民间反战意识。

而台湾是深受民意影响的。台湾民众不想成为炮灰,所以领导层就得转低调。而日本正好相反。不用管民意,岸田想舔美,豁了战争出去也可以,反正民意左右不了。

反正呢,岸田就折腾吧,他再折腾,也就是为自己延续政治生命。但很可惜,日本首相的任期基本受国内政治+民意影响,外交再折腾,也无法帮太大忙。

1 个赞

東亞的支點現在只有台灣。若干年後或者還有朝鮮。

日本只是法碼。

虽然是看門的(狗有點難聽了,就如人家講支那),但也是活物,有自己的盤算,更何況心思細密的日本。

就日美安保來講,日本的積極程度遠勝美國,無論是理論還是與論。這次岸田的演出,只是把運作了十年的政策調整(最初幾年美國還沒提重返亞洲),仿佛結業報告般端上擡面。日本的最終目的,是重回拥有交戰權的正常國家,這並不意味它就想發動戰爭。兩岸和美國,都是它實現這一目標的跳板。棋子與棋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如果台海戰爭風險降低了,那就不存在其他可能引發中日軍事衝突的因素。這不是以美國意志為轉移的,因為能誘發中共動武的,只有台灣。對準中國的導彈,印度有、台灣有、韓國有,再加個日本,有本質改變嗎?

中日關係至少從安倍第二次执政(甚至可以追溯至小泉時代)起,就一直是政冷經熱,今後也脫離不了這個狀態(中國跟西方大概都會如此)。以日本經歷過現代性頂峰(發動戰爭、被核爆、經濟奇跡、最發達國家)之現實而言,日本社會已經對“當火藥桶”這個話題群體免疫了。

3 个赞

我理解中日關係,日本在亞洲的作用、地位,支點是美國,是美日關係。而且,亞洲問題的第二重要因素是美國(第一是中國。)因此,台海問題的核心是美國,中日爭端的核心也是美國,如果臺灣的睾丸失去,日本成為睾丸是可能的,成為戰爭導火線也是可以的。

一個國家的“命門”,是在眾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這其中有時代性的、民族性的,也有地緣關係的,非常複雜,無法移植。

台灣能成為中華民族的睾丸,有其歷史獨特性,既是帝國主義時代的遺物,也是地緣關係較量的焦點,更是整個民族逐漸成熟、邁向現代文明過程中的大哉問。

如果這個問題處理得當,不但中國的民族躁動性可以順利去勢,能以更加文明的姿態與世界交往;日本也才能真正認清形勢面對現實,平衡與中、美兩國的距離。

總得來說,我認為從中南/馬來半島到日本列島這個區域,美國可以操作的空間越來越有限,因為域內各國的內生動力越來越強,彼此間越來越互補,共生共榮的發展趨勢已經很明顯。自西往東,美國影響力的遞減正在接近臨界點(何先生所指如果台灣問題處理不善美國受損甚於中國之謂也)。

從大歷史來看,美國在這個區域的強勢存在本身就是個插曲,而非必然。強化日美安保同盟,對於美國來說,更像是在臨界點翻覆後所要面對新局面而提前採取的止損措施。

「野蜂狂舞 通过 六度世界 <[email protected]>」在 2023年1月15日 週日,上午8:57 寫道:

3 个赞

非常同意您的分析和結論。

我前面説的,主要是从美國的動作,以及美國仍然是世界第一這兩個因素出發的。臺灣問題的嚴重性,完全是美國挑動的結果,這個制約中國的因素作用不大時,日本就是美國的第二選擇,釣魚島就會再次被打造成火藥桶。

但是,您的分析非常正確。美國的作為是一方面,而且美國的手段(牌)越來越少,是一個遞減的過程。關鍵是中國如何應對,中國可以不按照對方的要求出牌,針鋒相對有時候並不是最好的博弈手段,無視挑釁可能更高明。

亞洲越來越成為亞洲人的亞洲,這是歷史趨勢,日本一百年前的脫亞入歐成功,現在再次脫亞有可能失去國運的歷史性機會。

1 个赞

何先生這幾日的示警也顯示了他對此的擔心吧。再次錯過融入文明進而豐富人類文明的歷史機會,岂止是中國人的遺憾。

1 个赞

今天的週六八點,何頻先生最後的發言,幾分鐘,可是最重要。中俄是否結盟,不能只看人家(美國)的壓力,也不能被日本、臺灣等情況綁架。雖然美國的選舉政治,導致美國政治的反中傾向,可能越來越明顯,然而,作為中國方面,如何選擇博弈對策,是不能被外界(美、俄、日、臺)決定的,怎樣做對中國最有利,就怎樣做,排除外界干擾,這就是戰略定力,如果採取正確的博弈手段,中俄就不應該,也不會,結盟。

2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