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场案】控方指专访梁颂恒有铺排“塑造内疚” 锺沛权:记者一般做法非特殊技巧
香港“立场案”本周五(17日)于区域法院续审,踏入第42天审讯,控方围绕第14篇涉及煽动文章,即前《立场》记者林彦邦专访梁颂恒的文章,以盘问前《立场新闻》总编辑锺沛权。主控伍淑娟指林彦邦在访问中,铺排梁颂恒即使无案在身,都要“逼于无奈”离家,塑造他内疚但会为港发声的形象。锺沛权回应指“不同意”,直指记者访问铺排没主控提及的复杂及多计谋,反而记者在访问中,一般会助被访者更完整地讲出感受及资讯,非特殊技巧,亦会事前凖备采访问题,是较人性化、颇典型和寻常的访问手法。
控方质疑记者短时间内能成功约访梁颂恒
控方继续盘问锺沛权,为第21日作出盘问,围绕《【专访】流亡美国 誓争取金融制裁、救生艇计划 梁颂恒:盼重返属于港人的香港》一文,当时梁颂恒以视像形式,接受《立场》视像直播访问,庭上亦播放有关片段。
主控伍淑娟在庭上先提及梁颂恒的背景,指他在2016年赢得新东立法会议席,宣誓期间因身披“Hong Kong is Not China”横额,及用英文说出“支那”字句等,最终被裁定宣誓无效,同年11月再被高等法院裁定丧失议员资格,亦被终审法院拒绝其上诉申请。锺表示对事件有印象。
伍之后续指,梁甚少出现在大型示威场合,不曾于2019年示威场合被捕。而在同年9月,梁因2016年冲击立法会事件被判非法集结罪成的高院上诉申请被驳回,须即时判监,其后再传出的消息,就是他流亡海外。伍淑娟指,梁非《立场》博客或曾专访对象,质疑为何能在对方宣布流亡后,于短时间内即能成功约访,并问负责报道的记者林彦邦“系咪识佢?”
锺沛权指梁有分离主义意识或忧被捕
锺沛权回应,梁为受瞩目的年轻政治人物,同事得知其流亡后,便自动联络相约访问,望能为读者提供独家内容,同时指梁当时非完全沉寂,例如对方曾重新建立组织“香港民族阵线”,故其宣布流亡受传媒关注。
不过,伍质疑梁已解散“香港民族阵线”,也没有参加初选或发起“反中乱港”活动,为何觉得自己被通缉,直言“呢个佢作出嚟啦”。锺就指,梁有分离主义意识,“香港民族阵线”虽在《国安法》生效前解散,但能理解梁自觉有被通缉、被捕及追究的可能。
伍及后再指,梁在受访中提及“执法权在政权手上,司法系统有几能够企得直、揸得正做,我谂大家心里面有个答案”,直指其说法是诋毁司法系统,引起他人对司法系统的不满及仇恨,锺表示“不认同”。
锺反驳记者问法为一般做法 非特殊技巧
控方之后在庭上播出有关访问片段,并多次指记者林彦邦在访问中为梁“特登铺排”问题,以展现其精神面貌,包括指林彦邦先提及香港处于离散状态,问及梁逼于无奈离开香港的原因及心情,认为问法令人对梁更同情;又指林彦邦在访问中提到罗冠聪对自己的离开曾透露感愧疚,问梁是否有同感,认为林彦邦是“谂啲嘢特登咁问”,以展示梁亦有愧疚。
锺表示,同意伍“特登”的说法,惟解释是因梁颂恒、罗冠聪两人,由年纪到从政时间都相近,两人虽政治路线不同,但不时有人把他们作对比,故记者抽取罗冠聪专访元素向梁颂恒提问,以了解他是否有相类感受,从而显示出新闻价值,不同意控方所指,记者是要把梁铺排成海外斗士,并反指当中只是访问技巧,助被访者更清楚和完整说出感受及资讯,非“特殊技巧”。
指记者对梁是否“鬼”的质疑没再追问
伍淑娟之后又提及,梁在访问中承认,在进行游说工作时会称需要“两国两制”,直指他等于推动“港独”,质疑《立场》是让梁有机会讲述“港独”信念。锺则指梁有回避直接说出争取“港独”,惟不否认他有分离主义,而梁提出的资讯关乎公众利益,故须作记录报道。
至于梁在访问片段中,亦回应别人指他是“鬼”的质疑,但就指记者林彦邦“避重就轻”,未有继续追问即转移话题。锺表示“不同意”,称相信记者准备一连串问题发问,望尽快完成,认为记者是判断对方答法差不多,再追问下去不会有结果,才转问其他问题。伍淑娟最后总结,指有关专访塑造出梁对香港感内疚,又指他会为香港发声及有承担,而锺沛权是能预计会影响读者。锺就回应指“不同意”,亦不同意专访引起读者对中央政府的憎恨及仇恨。
锺沛权不同意控方指张昆阳“抗争派最激烈”
控方之后开始就第15篇检控文章,即由张昆阳撰写的博客文章《回应国安法通缉:历史不留白 真理永世在人间》盘问,惟在提问前,先引用《立场》于2019年发布的报道,以显示张昆阳早期的政治理念,指从报道可见,张在2019年起已认为中共打压香港,有抗共、打国际线等政治理念。
锺沛权回应,指张作为学界代表,大多从事外国连结及游说,而政治纲领方面,没有明显及清晰地主张香港独立,认为张是否属“抗争派最激烈”视乎如何理解。
伍又续指,张曾参与“35+”初选并出线,并引述他另一篇专访文章《国际揽炒胆博胆 张昆阳:迫中共现真身》,质疑他参与初选是想把“揽炒十步曲推到最尽”。锺沛权再次表示“不同意”张是最激进人士,惟同意对方预期会出现“揽炒”局面,并令政府继续出招,同时指虽然同意张昆阳有时会流露分离主义色彩,惟相对梁颂恒,有关流露较隐晦,并明言反对控方理解张是要慢慢渗透“港独”的主张。
控方之后针对检控文章《回应国安法通缉:历史不留白 真理永世在人间》(2020年12月28日22:39刊出)作盘问,指《立场》于同日晚上曾用新闻报道形式,引述张昆阳回应被《国安法》通缉一事,质疑两者内容相若,是要让读者“睇完再睇”,变相为张提供渠道以发表煽动性言论,并加强张的宣言达至“更加煽动”。锺表示“不同意”,指全文刊出能反映一个政治人物的完整思路、论述水平,认为不一定是加强煽动效果,亦指《立场》从无预计有如此效果。
法官郭伟健质疑 指定法官制度符合国际标准
控方又综合早前审讯时曾衍生的议题,并呈上《立场》新闻报道作进一步盘问,指《立场》曾报道终审法院前首席法官李国能在《国安法》生效前,评论特首委任法官有损司法独立,又建议新法例应确保行政长官在“指定法官”时,基于终审法院首席法官或人员推荐委员会的建议,确保专业及独立。锺则回应,指大家的担忧最终得不到解决,李的建议亦无被接纳。
至于法官郭伟健曾质疑,《立场新闻》及区家麟针对《国安法》指定法官的批评中,没提及法庭的判词内容,伍就呈上《立场》当日就判词撰写的新闻报道并提问,质疑不论《立场》抑或区家麟,应否先阅读判词再作评论。锺表示,各大媒体报道亦没有把重点聚焦“指定法官”相关段落的判词。
伍就质疑,区家麟及梁颂恒不停以“指定法官”批评法庭在《国安法》下没有司法独立,但锺指不知悉对方有否阅读判词,而即使阅毕,亦可能继续批评,作为编辑会容许他们发表观点。
法官郭伟健就加入提问,指“判词睇唔明唔紧要”,但当中提及指定法官制度符合国际标准,质疑“呢点系完全冇人讲㖞,点解唔提呢一点?”锺回应自己“没有补充”。伍此时再次追问,“《立场新闻》唔觉得呢样唔系重要新闻?”再质疑《立场》刊出多篇批评司法独立的文章,惟竟不认为有关部分重要。
锺沛权反驳控方 如非法官提醒亦未有引用
锺沛权就强调,不单《立场》,就算后来为《国安法》辩护和解释的组织团体,都比较少引述有关部分,甚至连控方作为法律专业人士,在律政司工作,执行运用《国安法》,如不是法官提醒也没有引述,伍就反驳称:“冇错,就系因为你哋冇报嘛!”又指“咁你传媒都唔报吖嘛,一般市民点会知啫?”认为传媒若有报道“指定法官”内容,公众才会得知。
锺最后再强调,传媒固然对报道有判断,但相信在多元开放环境下,容许有不同关注点、价值观、原则和立场的传媒共存,便不会影响大众接收资讯。控方伍再新呈递3篇《立场》在《国安法》生效前的报道作盘问,并预告下周将就《立场》运作及馀下两篇检控文章盘问,料可于两天内完成。案件下周一(20日)续审。
案件编号:DCCC265/2022
记者:吴婷康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Fri, 17 Mar 2023 13:05:26 GMT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