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气球到底是不是间谍侦察?

中国侦察气球进入美国领空引发美国政界轩然大波,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甚至决定延后访问中国行程。
气球飞行高度大约在 60000 – 65000 英尺,也就是大约 2 万米的高度。2 月 4 日,美军最新一代战机 F22 的最高飞行高度是 58000 英尺,他们在这一高度上使用响尾蛇导弹将气球击落。气球残骸落入南卡州外海域,距离海岸线 6 英里,此处海水深度只有 47 英尺。 美国目前正在打捞气球残骸,以进一步确定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气球。

这一气球最早是在 1 月 28 日被发现进入北美阿拉斯加领空,然后穿越了加拿大,进入美国大陆。 从西北的蒙大拿一直飘到东南的北卡州,直到被最后击落。

从国际法上来说,这一高度的飞行物虽然高于民航的最高航线高度,但依然在大气层中,所以依然属于侵入加拿大和美国的领空。中国方面表态说这是一起意外事故,是一个被西风吹跑的气象科研气球。

美国军方探测到气球之后,向中国大使馆进行了查询。但这个时候,无论是美国政府还是加拿大政府,都没有对外发布消息。直到这一气球被民众肉眼观察到,并出现在媒体上,美国政府才公开了消息。随即,加拿大政府也做出了相应的反应。

关于这只气球,民间舆论有一些疑问。比如为什么今天还有间谍气球?卫星难道不香吗?没错,现在间谍气球基本上被淘汰了。但在个别领域上,依然有间谍气球的使用记录。比如在侦测分析对方地面通讯信号,探测地表辐射信号等方面,距离地面较近的探测气球,依然比卫星有优势。这一气球的飞行轨迹经过美国三大洲际导弹部署地的馬爾姆斯特倫空軍基地(Malmstrom Air Force Base),因此不能完全排除间谍气球的可能。

image

另一个问题是:气球到底是事故被吹跑了,还是人工操纵飞到目标上空?到底是一个气象科研气球,还是一个间谍气球?这是一个目前还很难回答的问题。气象科研气球确实可以飞到这个高度,然后在西方带的作用下走出上述的轨迹。是否有遥控操作,这要看军方对残骸分析的结果。实际上大多数间谍气球也不需要人为操作,因为他们的价格低廉,随着特定的气流经过特定的区域就可以完成情报收集工作。所以从气球的轨迹上,无法分析出这到底是不是间谍气球。不过美国军方发言人则比较肯定地说,这就是中国的一枚侦测气球,也就是间谍气球。

但这里有一些不寻常的事情。就现在各媒体披露的消息来看,似乎来自中国的高空气球并非是单一事件,甚至不是罕见事件。关岛、夏威夷、佛罗里达等多次有人目击有高空气球出现。但似乎之前没有引起美国政府的强烈反应。这可能和这种高空探测气球能够收集的情报价值有限相关。

美国政府的表态似乎是一种对于公众舆论不得不做出的一种反应。这种气球入侵事件在川普任内发生过三次,政府并没有让公众得知此事。如果这是中国对于美国的一种挑衅或者侦察,美国政府似乎并不打算将此事升级处理。

但是作为中国政府,如果自己的高空飞行器出现了失控,按照国际法需要通告可能途经的国家,因为这毕竟是一个航空安全隐患。但中国政府从来没有进行这样的努力。

2 月 3 日,美国国防部还表示,还有另一个中国侦察气球在拉美上空飞行,经过了哥斯达黎加进入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境内。

如果这些气球事件是真实的,那么很难用气象气球失控暴走这种理由来解释。高空侦测对方可能是中国军方的一种新的尝试,而从美国方面来说,在没有引起公众注意之前对这种侦测并不太重视,这可以解释之前的气球事件为什么没有引起外交事件。但一旦进入公众视野,就关乎国家主权和国家颜面的问题,冲突自然就升级了。

另一种解释是认为这就是中国对美国的一种挑衅。这种观点来源于二战期间日本对美国释放的气球炸弹。1945 年这种来自日本的气球空袭造成了一名女性和5 名儿童的死亡。他们是二战期间美国本土上唯一的平民伤亡。因此对于美国公众记忆来说,敌对国家的气球飘到自家上空,这是有威胁含义的。中国是否在使用这一历史记忆向美国示威,这不得而知。但将这种示威安排在美国国务卿即将访华之时,这令人费解。
因此综合以上的信息,更有可能这是中国方面进行的某种气球侦察的尝试。美军对此密切关注但并没有声张,直到这种做法被公众知晓,成为了一起外交事件。这一事件的后续,主要可以关注对于气球探测器残骸的分析。我对此事会继续跟踪下去。

1 个赞

谷歌的loon通讯气球:balloon:放多了

9年Loon

谷歌的Loon项目,是希望利用气球,为农村、偏远和不发达地区,提供廉价的互联网接入服务,或帮助受灾地区恢复网络。

该项目是,通过在大气平流层放飞气球,在其中携带无线网络信号收发器,组成无线网络。气球在10km至20km之间的高空漂浮,为地面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

从2011年初期测试,到2013年正式开启,再到如今项目关闭,历经近10年时间。

Loon公司先后成立顾问委员会、与卫星运营商开展合作、共同创建HAPS联盟、开发用于无人机系统的通信有效载荷。

也曾经历负责人变动和多次气球坠落事故。

谷歌对风预测模型、气球轨迹、预测、导航、地面网络不断改进,并且利用先进的AI算法和气象数据,不断刷新高空飞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