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游客怒砸秦桧像,这是什么症状?

河南游客怒砸秦桧像,这是什么症状?

作者|郁风

媒体人,青年作家

电影《满江红》成为近期的霸榜电影,除了票房夺冠之外,更是频频引发热议。这种议论已不仅限于电影本身,更是由于《满江红》的特殊历史背景,引发了一场对岳飞、秦桧、宋金和战的大讨论,且直接衍生到现实层面。

近日,河南周口太昊陵岳飞观景区内,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有游客排队轮流拍打秦桧塑像,更有情绪激动者高喊 " 还我河山 ",并不顾工作人员劝阻,掀起遮盖香炉的铁板砸打秦桧跪像,站在台基上喝问 " 下一个谁来?" 而在电影院深情背诵《满江红》诗词,也成为短视频平台的一道景观。

出现这种现象,究竟是受电影《满江红》影响,还是某种民间情感和风俗传统,亦或是博人眼球、拍视频博取流量,都有一定可能。太昊陵景区工作人员介绍,当地以前就有 " 打奸臣 " 的传统," 游客来的时候,往往抱着’敬仰岳飞痛恨秦桧’的一种心情,来对铸像进行击打,怕打得不得劲儿,有时候会有过激行为,我们也会进行引导提醒。"5 个铸铁跪像为现代仿制品,不属于历史文物。

在某些地方 " 打秦桧 " 还寓意祈福消灾,自己身上哪里疼,就打 " 秦桧 " 身上哪里,好像疼就能转移到了 " 秦桧 " 身上。可见," 打秦桧 " 不能简单用 " 没素质没文明 "" 破坏文物 " 视之。

用铁板砸打塑像,无论如何超过了表达感情的 " 度 ",更涉嫌破坏公共财物,且鼓动他人参与破坏,如造成较大损失可能构成违法犯罪。换个角度想想,如果这个人把秦桧塑像打坏了,那之后的游客大老远排队过来打什么?要知道,著名的杭州岳王庙秦桧跪像,历史上就因被砸烂重新修筑过 9 次。

其实,宋代并无秦桧等人跪像,最早的秦桧跪像出现于明代,当时就因频繁遭民众锤打、唾骂而损坏多次。可见,民众对以秦桧为代表的 " 奸臣 " 的憎恨是一以贯之的,对以岳飞为代表的 " 忠良 " 的仰慕也是古已有之,更由于岳飞含冤离世的悲剧色彩,让老百姓对其增添了更多同情。

但不论电影如何表现,史实中,岳飞真的是被秦桧一己之力害死的吗?唾骂秦桧、设立秦桧跪像的目的,只是单纯供民众泄愤,还是掺杂了某种统治阶层的宣传需要?

相信在看电影《满江红》时,一些人心中也会生出疑问:秦桧的亲信、亲兵都如此崇敬岳飞,那秦桧是怎么得以长期执掌高位统御全局的?而普通岳家军士兵都如此忠肝义胆、舍生取义,那岳飞被捕被冤杀,数目庞大的岳家军竟然没人去救他,或者为其平反?

根据历史研究,南宋总兵力约 40 万,岳家军的兵力就超过 20 万。执掌兵力过多,且战威名甚高,成为宋高宗赵构决心除掉岳飞的最主要动机。对皇权来说,一个武将、权臣掌握的实力到了可以威胁皇权的程度,那么他无论是否忠诚强干,都是要被除之而后快的。

至于杀岳飞是不是自毁长城,引发民间非议,这在宋代赵家江山的稳固面前都没那么重要。就算岳飞收复故地,百姓安居乐业,但天下已不是赵构的,那一切还有什么意义呢?

推动宋金议和,重用和金人有关联的秦桧为相,恰恰是赵构为了消除外患压力,从而从容除掉岳飞的关键步骤。杀了岳飞后,也可以把主谋推到秦桧等人身上。这样老百姓唾骂的便是奸臣秦桧,而不是赵构。

中国古代老百姓心中一直都有一个幻象:皇帝是被奸臣蒙蔽了。《水浒传》中的 " 当今天子圣明,只是被奸人蒙蔽 " 便是此心理的最好写照。甚至在某种意义上,秦桧越坏,越无耻越卖国,就能吸引民众更多的仇恨,减轻统治者的压力。

以鸦片战争为例,传统史论皆称两广总督琦善卖国,和忠臣林则徐对比,琦善成了不折不扣的破坏抗英大局的 " 秦桧 "。然而根据历史学家蒋廷黻、茅海建等人的考证,所谓 " 琦善故意裁撤林则徐招募的乡勇 " 乃是谬误,下令裁撤乡勇的是道光皇帝,琦善只是执行道光的命令。道光此举一是为了节省军费,更重要的原因是害怕这批有组织有武器的乡勇,在反抗英人之后,下一步会起来反抗满人。

然而,舆论却会把一切责任推到 " 奸臣 " 琦善头上,道光是不会进行任何反思和自我批评的。鸦片战争后道光仍然稳坐皇位 8 年,这 8 年可有任何总结教训与改善图新?说白了,秦桧、琦善之流,固然或奸诈或无能,但真正操纵他们扮演角色的,是背后的掌权者。秦桧是赵构的一枚棋子,一道挡箭牌,一个替罪羊,秦桧跪像在古代何尝没有起到这种作用?

今人再读《满江红》,如为岳飞鸣不平,如被精忠报国感召,更应该去批判去拍打的,是赵构跪像;更应该反思的,是那个无视是否曲直,把国家、百姓利益置于个人家族利益之后的封建时代,而不是把愤怒砸在一个仿制的秦桧塑像上。

Fri, 03 Feb 2023 04:21:08 GMT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