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税负有多重?

北欧的遗产税是很重的。

在财产税方面,北欧的确比中国高许多。

2 个赞

等你注銷了中國戶口或者退休了,這錢可以提出來的。

1 个赞

中国要立法应该这么立。

企业要避税,当然没问题。
成立基金就可以避税,
但这些基金,暂时只想到一个医疗基金。

任何穷人,生病了,就可以向这个医疗基金申请,然后由医疗基金承担一部分的费用。

这种方式,反而能很好的改变贫富差距。

所以北歐貧富差距相對不嚴重。

遺產稅在共產黨統治下竟然沒有,說給一般西方人聽都不信吧。:joy:

1 个赞

这样子比说什么共富,好多了。

完善税务法。第一步,就是降企业税。

直接降到正常水平。

这时候会出现财政空缺,但不怕。

第二步,用一个月的时间,向企业宣传,截至下个月的税务开始,如果还是利用造假的税务,那么将会被进行罚款。罚款金额以逃避的三倍缴纳。

第三步,完善税务法,开始抓税局的人。
从第三个月开始,对企业陆续进行查账,抓税务局还在帮助偷税漏税的人。

这样子,中国的税务系统就能成立。
乱局就应该用快刀。半年内,将中国的混乱的两本账,给扭转过来。

同时开设像我所说的医疗基金,公司成立这种医疗基金,可以用来减免税务,别再提什么捐款什么。基金公司的钱还是归企业所有,可以用来投资金融市场。
但这个基金公司,依照避税的比例,每个月要按照多少的份额,支援贫困家庭的医疗费用。

一叶大国师:+1:

海牙啊,其实这种想法,很多很多。

但实施起来,真的很难很难。

我真的挺佩服习大大的,他的能力,真的强大。

你看看房地产,当初提了那么多意见,但真正实施起来,会发现阻力重重。

也就他,能说压制就压制。

房地产的问题,是一个看起来很简单,实质上纠缠着许多利益的庞大的综合体,如果不是习这么乱棍一挥,怎么也压制不了。

而且这棍也不是挥了一年,是从14年挥到现在

3 个赞

一叶大粉红

牙牙,你那么会读书。

这个帖子我是以为你研究了多少东西,才来这里发的。

看来就是个水贴。

企业的税务,中国低产阶级的税务,税务中存在什么漏洞,为何企业税赋那么重。
为何必须做两本账。

这些都没了解清楚。

快点用你的学识去学学。
我们等着看硬贴。

我只谈我了解的。至于企业的税负和两本账,我又没当过老板,怎么知道里面的猫腻。这不是抛砖引玉,引出您这大国师嘛

1 个赞

我看过一篇报告,当年温家宝不是搞了个营改增么?

然后税务部一个副局长,应该也是红二代之后的,在总理视察的时候就问,总理,你这个税务是改了,但出现的税务真空要怎么填补?那时候总理直接不回答,把话题扯到了别的地方去。

对于这类知识,学的并不多。

记得这个副局长好像说过,中国企业有一条税务,是改革开放初征收的,那一条税务,是预先缴纳的税务,是为了应对当时中国的环境。

但后来一直没改,这个税务,就 变成了一个无法填补的窟窿。

好像现在这个窟窿非常非常大,反正是以亿为单位的。

1 个赞

对于数字,天生记不住。

生平两个记不住,第一个是名字,第二个是数字。

所以跟你侃东周,是可以侃的。

但要问我记得谁,我只记得一个叫小白的,一个叫重耳的。

在中国,以亿为单位不算窟窿。连针眼都算不上。窟窿至少要以万亿为单位

2 个赞

所以我只记得后面是亿。上了亿,你觉得我还有概念么?

这人很脸熟

隨著房地產黃金時代的落幕,地方債務隱懮日顯,中國稅制改革不但必要而且迫切。

2 个赞

我觉得可以邀请老钟哥,云水哥,杨天大哥,三位大佬谈谈税务的问题。

毕竟他们都是办企业的。

特别老钟哥和杨天大哥,是在国内办企业的,税务方面肯定很了解。

现在的增值税是13%,以前的大部分民营企业都是2本帐,我记得我2000年左右,那时还地税国税俩套班子,有次地税过来工厂检查,如何在我厂里吃饭,一起喝点酒,不想我自己喝醉了,等醒过来才知道他们把老婆帐拿走了,过不了几天就通知下来要补税多少多少,然后就乖乖地去补税了,现在金税四期出来了,全民的收支其实都在税务局的掌控之中,只不过他们也是每年完成增长任务,就不会查的严格,东南沿海税务还是比较宽松,随便征收下就可以完成任务,而且他们也不会在某年征收太多,不然下个年度就会按照上年再核个增长率,内地据说就是雁过拔毛了,我觉得中国发展,低成本是一个方面,中国人的吃苦耐劳 ,人人想脱贫致富,父辈都是苦过来的,当然,政府致力于创造好的营商环境也是一方面。

5 个赞

1.对个人来说,高税收谈不上,比北欧还是要低一些的,按大城市比较普遍的万元月薪来说,税后工资可以拿到8000,住房公积金如果没有住房可以采用租房提取,每月不能超过1200,新税法可以用养老和子女教育抵扣,基本上交的显性个税只有几十块,隐性的社保有1000多一点,实际税率不超过15%。少数人月薪能达到2-3万,税负算下来不超过25%。中国增值税和瑞典的消费税不一样,瑞典消费税是直接税,买东西实际支付比价签高,中国是间接税,价签是多少就支付多少。
2.福利确实比北欧少,失业保障基本没有,医疗保障稍差一些,在于中国医保门诊和住院有起付线,只能报销70%-90%,还有医保外用药和检查也不能报销,只能购买商业保险覆盖一部分。教育福利差别很小,学区房只有极少数大城市才是问题,培训班现在经过打压,大部分家庭也无所谓了。差别比较大的是休假,包括生育和带薪休假,这方面确实没得比,不光假期少,在中国除非体制内单位,即使休假了还要处理工作事务。
3.中国的低成本不是完全建立在低福利和低人权基础上的,低福利是很小的一方面原因。中国的低成本是一个综合地理条件、自然禀赋、社会制度、人文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1)能源:中国境内有大量煤矿,长江和其支流上丰富的水力资源,西部人烟稀少地区有大量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使得中国能源成本在大国中属于比较便宜的一档(2)物流运输:中国有长江、珠江、大运河等内河运输资源,仅长江一条河的运输量就相当于全国所有铁路货运量的90%,关键是水运费用极其低廉。欧洲北美印度内河航运远远不能与中国相比。(3)语言文化:中国国内的商业活动不需要翻译,也不用考虑夸文化问题,无相关成本。(4)统一的大市场:14亿人的大市场税率统一,税制统一,法律制度条文都一样,不存在州省之间税务法律问题,欧盟、美国、印度都做不到。广告营销天然是面向全国。加上市场规模足够大,商品销售的成本会极大摊薄(5)受过教育的人口数量:能提供丰富的人才资源,加上996等低福利,企业研发、生产制造都享受巨大红利。(6)产业政策引导:这个说起来比较复杂,从结果可以看出近年来中国通过长期的产业政策引导和激励,逐渐发展出家电、工程机械、新能源、电动汽车等优势产业。

10 个赞

中国经济发展的低人权优势(节选)—秦晖
【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在全球化中应对自如是事实,“虚假论”、“崩溃论”不对。但这种增长既不像偏左的论者那样可以解释为“政府成功”,也不像偏右论者所言可以解释为“市场成功”,更与所谓“市场政府双重成功”的“北京共识”不相干。除了低工资、低福利的传统优势外,中国更以“低人权”的“优势”人为压低四大要素(人力、土地、资金和非再生资源)价格,以不许讨价还价、限制乃至取消许多交易权利的办法“降低交易成本”,以拒绝民主、压抑参与、漠视思想、鄙视信仰、蔑视公正、刺激物欲来促使人的能量集中于海市蜃楼式的单纯求富冲动,从而显示出无论自由市场国家还是福利国家都罕见的惊人竞争力,也使得无论采用“渐进”的还是“休克疗法”的民主转轨国家都瞠乎其后。

当然如果不对外开放,这种冲动也不会有多大能耐。但是在全球化时代对外开放后,中国由于在“专制-非福利”体制下免除了“民主分家麻烦大,福利国家包袱多,工会吓跑投资者,农会赶走圈地客”的“拖累”,便出现了空前快速的原始积累。而这种方式造成的危机,则靠外部资源(资本流入、商品输出)的增益来缓解,同时通过全球化把危机向外部稀释:在中国的铁腕强权压住自己的内部矛盾而维持表面“稳定”的同时,“中国因素”却使他国的内部矛盾激化:中国因素导致的资本流和商品流在自由国家打破了原有的力量平衡,加剧了劳资矛盾,在福利国家加剧了移民冲突,而在这两类国家都加剧了就业和公共财政困境。
于是短短十余年间,中国制造的商品洪流般充满世界,世界各地的资本潮水般涌进中国。全球化中“中国的竞争”势不可挡,它既迫使福利国家降低福利水平,也迫使自由国家重树贸易壁垒,还使得不发达国家在吸纳资金、获得资源等方面面临更大困难。】

3 个赞